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发布时间:2024-04-18 08:27:10点击量:

  当身体出现不适感时,大多数人往往会担心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,会选择就医。但有的人,常常感觉身上东痛西痛,十分痛苦,但到医院反复检查,却又查不出问题。

  57岁的赵大妈就遇到这样的问题。几年前,邻居因肺癌过世,赵大妈就觉得浑身不得劲。某次晨间咳痰带血时,整个人就慌了神,总觉得自己得了病。一会儿怀疑空气质量不好,一会儿又担心儿子、丈夫身上的二手烟会害了她。

  为了安心,赵大妈特意去医院做了次体检,体检结果从CT影像到血液的肿瘤指标都无异常。医生告诉她,痰中带血是因为天气过于干燥,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导致,不用过分担心。

  但赵大妈始终持怀疑态度,终日心心念念着身体不适,胸闷、气急、还时常咳嗽。回忆着邻居当时的症状,赵大妈觉得都对上了。“肯定是医生漏诊了。”赵大妈整日茶不思饭不想,没了往日的精神劲儿,家里人十分担心,于是带着赵大妈去了宁波、上海就诊,检查做了一大推,光是自费部分就有5、6万元。但医生都表示,身体没啥问题。

  身体没问题,那么心理呢?在家人的劝说下,赵大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,老年科的副主任励科挺对其进行了问诊。

  “根据以往的体检报告,发现患者身体并无大碍。所以我们进行了一些心理量表的评估,发现患者的焦虑值很高。”励主任诊断,赵大妈患上的是“躯体形式障碍”,这是一种负性情绪长期过度压抑后,引发的躯体不适,常见于五六十岁的女性。

  “通俗来讲,就是想太多,思想消极的人更容易得。”励主任解释,患者往往因为躯体不适症状感到焦虑,非常关注身体,对化验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反复做出的“无病”解释不能接受,甚至会因“查不出病因”“看不好病”而埋怨医生,频繁换医生、换医院,反复要求检查。在来老年科就医时,往往已经饱受疾病折磨数年。

  随后,励主任对症下药,开具了抗焦虑的药物。一周后,赵大妈的睡眠情况明显好转,人也精神了不少,平日里东痛西痛的症状也减轻了。如今赵大妈已经持续就诊2年,病情没有复发。

  “躯体形式障碍”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,无法“一蹴而就”。励主任建议,除了积极接受上述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外,在生活中,患者要注意学会通过心理层面来表达情绪,比如学会识别、体察及描述自己的情绪,及时向自己、家人及朋友倾诉,学会在生活环境中通过行为表达情绪,比如运动、唱歌、哭泣等,或者通过书法、绘画、写日记、手工制作等文艺优雅方式表达。此外,患者要学会丰富生活,寻找兴趣爱好,主动创造积极情绪,获取生活乐趣,减少对身体的关注。

  最后,励主任还想告诉患者家人,虽然查不出躯体疾病,但患者的不适感是真实的,甚至比躯体疾病患者的不适感更强烈和持久,这种感受是非常痛苦的,并不是“装病”“矫情”等。因此,家属要理解及肯定患者的不适感,多倾听,少争辩,少说教。家人的支持是患者获取康复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