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发布时间:2024-05-03 07:25:10点击量:

  比如一战时期,列强都打架去了,国内形势不错,白银暴涨,金银比是1:15,当时民国那些有钱人个个身价暴增啊,什么民族企业都还发展得不错,好多大资本家都是这时候发的家。而一战结束后,白银价值开始暴跌,金银比达到了1:40,降了两倍都不止,于是乎大家都没钱,开始新一轮的军阀混战。

  而按照旧制1钱应该是等于3.72克,一块银元差不多24克的纯银。而当时的金银比还没有暴涨,大概就是在20到30这个范围波动。所以一块银元差不多相当于1克黄金。

  在一战爆发前,即银元价值还未出现动的时候,其米价在每石6块左右,注意是旧制,一块银元差不多能买30斤大米;按现在算下来也就一百块左右。这还是建立在其生产条件落后,米价相对占比高于现代的那么一个时代。

  “工人支持五口之家月须15元”;“常见男工谋10 元,女子做丝厂每月所入亦如此”。

  城市一个五口之家的月开支15块;而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不过10元。也就是说,如果夫妻生育了2个孩子,上面还有1个老人,就不能只靠男人自己出去做工,妇女也必须出门打工。

  仅仅从生活开支来看,咱们现在一线城市五口之家,如果没有房租、车贷、房贷等额外开支,仅仅算基本日常生活开支的话,一万块还是能拿下来的。这就意味着那时候的一块银元至少得600块。

  如果从工资来看,一个月6000的收入,虽然有些低,但结合当时工人们实际相对较低的地位,其实不算低了。

  咱再除去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所导致的一个误差,一块银元500块是少不了的。甚至于会更高,吳清源先生曾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到过。

  民国初年他们家佣人的工钱仅仅两个大洋,即使是鉴于当时可能包吃住和佣人较低的工资水平,一块银元怎么也不止现在500块。

  所以,这个波动还是很大的,只是相对客观地反映。主要还是得看你的参照是什么,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标准。 如果参照房价,那根本就没法比了。

  这仅仅是民国初年,一战过后,随着金银比的上升,银元的价格也随之下降,像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,一个月有300块银元,年薪百万了都,不科学。

  不过,即使如此也不会低多少。鲁迅先生写过,在当时4个人,东来顺一顿火锅,1块大洋,有酒有肉。一个四人餐火锅,200到300。

  由此来算,鲁迅先生绝对是高收入人群啊。不过,当时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才8大洋,倒是有点低了,估计更多的是有点咱们现在学生兼职的感觉。